童年游戏打仗游戏怎么玩
1、小时候生活在小县城里,我和童年的伙伴整日奔逐嬉戏于四通八达的街头巷尾。那年头,同龄的小伙伴玩得最多的游戏——“打仗”。玩“打仗”的规则很简单,一群小伙伴通过出手心手背分成两队,也叫两派,从中再选出两个曾有过战绩的英雄担任司令,然后两个司令挑人组成自己的部队。
2、说是分成两派,可实际上是大家各自为阵。然后两队人马分据巷头巷尾隐藏起来,或躲在谁家门口,或猫身在谁家鸡窝和堆杂物的后面,看见对方了,就拿着枪蹑手蹑脚走到对方身后大喝一声:“不许动”被抓住的马上投降,并加入对方一伙并肩作战,直到一方的人员全部被对方俘虏为止。有时,还会采取互相进攻战术,发现对方的人就喊声:“叭、叭叭”,并叫出他的名字,那人就这么光荣“死”了,退出战斗,哪一方的人全部出局,另一方获胜。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那时选举司令的方式。
3、上一次最后被抓住的那个人自然成为司令。另一个司令选举产生,规则是比谁的枪好。铁壳枪胜过木枪,木枪胜过塑料枪,塑料枪胜过纸叠的枪。
4、由于我上面是个姐姐,家里面根本没有手枪之类的男孩子的玩具。每次游戏,我都只好用纸叠了一只枪去参加。
5、每次游戏我都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做个小兵玩玩。做兵做久了,自然想升官。
童年游戏打仗游戏怎么玩
1、可是我人笨,第一个被抓的常常就是我,加上枪又不好,自然永远也升不了官,更别说当司令了。我居住的舒家巷是以巷道为对称轴的巷南巷北各有几十余户人家的布局,东巷头到西巷尾贯通着五六条又深又窄的巷中巷,零星分布了几座院中院。小伙伴们都是从房前或屋后向对方进攻。
2、记得,有一次看了电影《四渡赤水》后,我突发奇想:先奔赴舒家巷东头跨过任家桥,一渡沧浪河,到对面的任家垛田庄绕道;再跨过忠东桥,二渡沧浪河,穿插南大街,挥师舒家巷西头,大迂回到对方的背后,这样达到奇袭的效果,最终我的战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第二天游戏,大家一致推举我做司令。
3、当时我简直是受宠若惊。可还没过多久,我又被第一个俘虏了。自然这“司令”也就只当了十几分钟,以后四十年来就再也没当过那么大的官。那时候,我们上小学时的功课其实不紧,但最不想干的事是考试,最喜欢干的事却是打仗。
4、仗在学校是绝不敢打的。可在放学的路上敌我双方就相约好了,选择在沧浪河畔的任家垛战场开战。接下来任家垛就有了战争气氛。
5、我们把书包堆在田埂上,“解放军”主要标识便是用杨柳枝编成一个圈,戴在头上;或者从门联上撕下两块已不太红的红纸,粘在领子上。充当“敌军”的肯定鼻涕眼泪要多点的孩子,或者平时公认会“捣蛋”些的。我们分了谁是司令、军长、师长、旅长……人人都有官当。